西溪随想录(不断更新)

题记:记录下生活在湿地旁的生活。只为心中的那份平静,只为悄然逝去的岁月与默默远去的湿地留下些许记忆。写下这些文字,想告诉大 家,远古和谐的自然湿地再也不会回来,不想去埋怨什么,更无力改变什么。曾经,我是多么热爱这片芦苇地。期待人们的爱护与赎罪。

背景: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西溪湿地考察小组活动札记

正文:

2004年11月 曾经的家园

我的学校位于市郊,那里有一块现存不多的完整湿地—西溪湿地。虽然只在这儿生活了一年,但那雪白的荻花,苍茫的芦苇地,还有候鸟,以及许许多多的美丽很块吸引了我。几乎每个星期放学,都会站在那里,看着这沧海桑田,就好象正在欣赏生命的光荣与生活的多姿。

此时,我站在一个巨大的火堆前,火苗窜向空中,化作一团团黑烟。火影里,仿佛看见许多生灵,它们不是浴火的凤凰。它们在挣扎!拔起一棵蒲公英,随风飘动的只剩下一团灰色的尘埃。就这样,一年前的芦苇塘成了建筑工地。近在咫尺的院墙外每天都在焚烧垃圾。

记得一节外教课上,有一篇作文题目是《你认为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许多同学不约而同的写了环境问题。外教是这样说的:“既然大家都明白,可为什么无动于衷呢?我们校园周围正发生着什么?……”没有记住下面的话,他的眼睛里,真的充满了不理解和无奈。可我们无言可答。我转过头望向窗外,那红色的火光与黑烟,正缭绕在夕阳中。

傍晚,站在那曾经的苇塘前,拨通了环境投诉电话。自己想做些什么,为这片美丽的摇篮之地。可是电话里传来了这样的话:“这事是城建局的执法范围,我们无能为力。”我呆呆的站在那里,火苗正向我微笑。

如果我还能站在那里极目望去,又正好是阳春三月夕照的余晖,身后是农田里连绵的青色水稻,眼前则是飘动的苇花。这时,候鸟已经远去。芦苇在无风的时节娴静而优雅的沉思默想。我抬起头问飘动的苇花:“候鸟还会回来吗?”它们告诉我:曾经!这里是我们的家。

2005年3月 离夏天最远的地方

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走出校门,把自己的心与带着泥土气息的无际的绿色相融。泥泞迤俪的小路,部满青荇荡漾的池塘。远处树林中,隐约间可以看见归巢的鸟儿。在如血的残阳下,渐渐的仿佛一切都是触手可及的。

走进还在规划中的西溪湿地公园,心里很矛盾。看见因施工而被破坏的一草一木。或许它正在失去那远古的和谐与宁静。也许那正是我想要寻觅的。一栋栋仿古的建筑却无法挽回一巢被迫离去的飞燕。再过完美的整治方案也无法阻止和谐与人类高度文明的邂逅。更是弱者永远的消退……

今天,一群孩子与它有个约定。去的不会回来,只为留下正在逝去的记忆。老师带着我们,就象是过客。付出后得到的却是更多的渺茫的疑问。关于生态,生活与生命,只留下美好的憧憬。我们啃着饼干站在无垠的傍晚。等待时间来见证是对是错。

湿地公园五月开放。那将会意味什么呢?夏天也快要到了,当夏的炎热渐渐退却的时候,候鸟们还会选择在这里越冬吗?湿地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一只离群的受伤鸟儿哀鸣着仓皇飞过,找到了在草地上觅食的家族。它迅速的降落在鸟群中。但它没有注意,攻击它的猛兽已经尾随而至。新的攻击将带来更大的灾难。我们人类不正是那只可怜的鸟儿吗!

自然生存规则中,弱势群体选择逃避。但并非都是这样,湿地有它自己的抗争。但我却无助的在远方默默的守望。看着它在为我们祈祷与承受灾难。

待续……

FreeFlew残月

TOP

彼岸の清野@2007 http://www.freefle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