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政治

本文系政治课老师要求的作业
浮躁或许带着些许过激情绪的文字
我为我的文字负责,但请看官们知道,我始终坚持着这样的写作:我只希望自己的所有文字都能够让所有故去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安慰,也同样能让所有生活在世间的人们得到祝福。

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想回避那些敏感的事物,但却事与愿违。当我被迫的渐渐去努力读懂所谓的政治的时候,我想说这样一句话:任何个人的记忆都与国家,民族的记忆相连的。个人的记忆越深,对现实的介入也就越深。对于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我感到很无奈,现在的我们的言语是那样的无力,有时还会被别人误解成无病呻吟。所以与我者云云,选择了沉默。但我坚信,真正和谐的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诞生,可是在那之前,大家都应该准备起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强化自己。等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不会悔恨的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那就足够了。

有些话我一时说不上来,或许是找不到那个切入点。关注的太多,总会使人变得麻木。2007年的诺贝尔奖的颁布,我想从这里说起。在自己以前的文字背后,得到了太多太多的诽谤甚至是侮辱的蜚语,我累了。所以在此我想重申自己的信念:我始终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沃土,我永远爱着这个古老的民族。

07年的诺贝尔奖就将陆续公布出来,对于文科的我,相对关注的是文学奖,和平奖还有经济学奖。此时的自己突然想从中国文学的渐渐边缘化中去寻觅关于政治趋向的影子,显然我是力不从心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今天的此时走过了其100多年的里程。这也是川端先生获奖后的第39个年头(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是研究的对象)。今天第一时间在腾讯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获奖者的专题,也看到了很多关于鲁迅,老舍等人未获得奖项的遗憾。如果让我们抛开语言翻译之间的隔阂,那么就是不可原谅的“文革”。但我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孩子,我很清楚自己没有资格去评论那个年代的是是非非。但当我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木然了,10多分钟的沉静,一个个熟悉不过的名字跳入眼帘。这个投票的选项足以看出腾讯的低俗与功利化。对于这些写作者,最熟悉也最想将其称之为文人的是莫言。而他却没有上“傍”。第二位与第四位他们,我真的没什么想说的了:还记得这样一句话:“请不要因为一个作家的一字之错,一典之差而否认这个人的整体文化修养”。因为正是这句话让我有勇气把《文化苦旅》读完的。而这位我们曾经是那么敬佩的《道士塔》的作者频频出现在各大娱乐节目的所谓的文化评委席上,还带着错误百出的点评语;可爱的80后的他,我们曾经爱不释手的《三重门》的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文字的写作也只是一个悲哀的利用而已了。如上者云云,唯一让我感觉轻松的就是“空缺”排在第一位。我也想说那位网友的话:“如果今天我看到的这个排行中‘空白’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第二,第四云者获得诺奖,我将此生不再用中文记叙自己的心情。”我现在想做的唯有向这位网友深深的鞠躬,也同时向邓论课上的她鞠躬,有你们在,我们就还有希望!

一个民族的基奠不正是由文化所托吗?面对如今浮躁的社会,面对传媒这个浮躁的校园,老师您又是什么体会呢?在您的课堂上,我听到了林昭,柴玲他们的名字,我知道这门课不是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的“洗脑课”。而这个绰号在学生们间常被谈为笑柄。我看过您所提到的《TianAnMen》(被和谐 2009.5.19),也看过那部系列片《河殇》。但我想说的是,一人之言终究是有其片面的地方的,一人之行终究是有不妥帖之处的。但我们怎能因为这样而否定全部呢?怎么能像您所说的那样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就是蒸蒸日上的呢?现在又有多少与我同龄的学生记得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但不应该遗忘的历史事件呢?就如您说的那样,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的气节。那么华夏民族的气节是什么?难道是一个对外隐忍,对内残酷可以概括的吗?在您的课堂上我读到了很多很多同样也是我的心声的东西。我们不该再去辉煌我们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好”历史了。国人的危机感已经滞尽。

美国洛杉矶时报前几天有这样一片文章:《未来不是中国的》。“传统的智慧认为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走下坡路。按照这种观点,美国21世纪的外交政策挑战就是当东方新势力上青天之时尽可能优雅地处理我们不可避免的衰落。传统的智慧听起来几乎总是很聪明,但几乎总是错的。美国不需要牵制中国,也不需要与中国对抗。它也不需要优雅地让中国取代美国称为世界领导力量。第一个理由很简单。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个更恢宏的故事的一个部分——亚洲的崛起。中国不是在真空中上升的,不是注定以美国主导西半球或德国一度主导欧洲的方式主导它的地区。中国在崛起,但印度也在崛起。越南、印尼、泰国和韩朝(南北统一可能不用等太久)。在可见的将来,日本将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力量。台湾不是沉入大海;澳大利亚前所未有的繁荣。孟加拉国开始工业化;甚至缅甸可能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走上繁荣道路。”以上是文章引文的原文,我们又能在其中看到些什么呢?

大民族的情节固然重要,要么我们还是被说成东亚病夫。但在这过后,居安思危的考虑又在哪里?现在的我们不得也不能不承认日本民族的可怕之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该好好的学习的。(在附文中有会简单的论述。)许许多多文章的标题也都在警醒我们:《中国留学生崇拜权威,多缺乏挑战精神》,有前一阵子的一篇香港报道《报社受令解雇“铁路丑闻”记者》。(老师或许还没看到这篇文章,关于所谓的低质量材料被用于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建设这一事件的报道)

原归正题,我想继续谈关于诺贝尔奖与中国的话题。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李远哲、DaLai(中文被和谐了)。这些人是我首先想起来。但今天又有多少学生能够说出他们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在我的影象中,仿佛没有一个炎黄的子孙获得过这个奖项。我想说说让我们最敏感的诺贝尔和平奖,和平奖是要颁给为了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那么何为为了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团结呢?有谁能够有这么大的代表性能够对全世界的和平负责呢?在世界无政府的状态下,一个国家任何举动都不可能代表着整个国际社会。即便是联合国,也不能这样说,他只是各个国家争取国家的利益的一个大的舞台,国家行动的最终取向还是各自国家的利益,这就是世界无政府状态下的特点。因此,要想颁出一个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人,可能吗?我敢断言,从来就没有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其中1989年DaLai的得奖,对于中国人来说,能说是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团结吗?挑起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不满和对抗,还说是为了维护世界团结,简直要笑掉大牙!像这样的事情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比如发动若干场对外战争的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直接导致前苏联解体的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对布什获提名奖,给出的说法是用暴力换得有序世界,是为世界和平做贡献。而戈尔巴乔夫呢,因为他一手操纵了前苏联的解体,结束了冷战,这么大的贡献,当然和平奖非他莫属了。从这些说法上就可以看出来,诺贝尔和平奖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贴上了西方的自由、民主、进步的标签,根据欧美的评价标准树立对其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榜样,在国际社会和舆论上为欧美的社会认知价值造势。但毕竟诺贝尔奖是全球知名的奖项,能获得是一个国家的荣誉。对于DaLai的获奖,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的民族自治政策,改善我们的民族自治制度,何乐而不为呢?挪威的诺贝尔学会给出的理由是DaLai继承了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西藏人的自治和和平做出了榜样和贡献。这是我对诺贝尔和平奖的一点小看法,我的言语无足轻重,但对于种种是是非非,自己由没有很好的把握去理解,所以我选择沉默。

老师,对不起,或许我的这些文字只是在应付您的作业。我不期望在这门课上得到多么高的成绩,我想做的只是问心无愧,因为我毕竟为了自己,也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思考过。在自己未来的道路上,我只希望自己的所有文字都能够让所有故去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安慰,也同样能让所有生活在世间的人们得到祝福。我永远不会涉及所谓的政治,我只期望和平美好的生活,但当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忍耐程度到了最低的容忍地线的时候,我会义无返顾的拿起武器如20年前的他们一样来捍卫我们的家园,无论面对的是一个政党或是一个入侵的民族。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的根就扎在这里,永远永远的中国根。此时的自己也渐渐明了“对民族的爱”与“对国家的爱”的真正不同的含义了。也渐渐的清晰了自己心中对于“民族”与“国家”的定义。我信仰天上的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给予我心灵的宁静与慰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彼岸の清野 07/10/17  

TOP

彼岸の清野@2007 http://www.freeflew.net/